2017-01-28

104學測文章分析

題目說明
閱讀框文章後,回答問題。答案請標明(一)、(二)書寫,(一)、(二)合計文長約250-300字。

(一)為何人可以透過書寫而不朽?請依據甲段文字 , 闡釋曹丕的看法 。
(二)就「書寫對寫作者個人的價值和意義 」這個議題,你認為曹丕、高行健的 觀點是否相同?請依據甲、乙二段文字,說明你的看法。 

甲、蓋 文 章,經 國 之 大 業,不 朽 之 盛 事。年 壽 有 時 而 盡,榮 樂 止 乎 其 身,二 者 必 至 之 常 期,未 若 文 章 之 無 窮。是 以 古 之 作 者,寄 身 於 翰 墨,見 意 於 篇 籍, 不 假 良 史 之 辭 , 不 託 飛 馳 之 勢 , 而 聲 名 自 傳 於 後 。( 曹 丕 〈 典 論 論 文 〉) 

乙、回 顧 我 的 寫 作 經 歷,可 以 說,文 學 就 其 根 本 乃 是 人 對 自 身 價 值 的 確 認,書 寫 其 時 便 已 得 到 肯 定。文 學 首 先 誕 生 於 作 者 自 我 滿 足 的 需 要,有 無 社 會 效 應 則 是 作 品 完 成 之 後 的 事 , 再 說 , 這 效 應 如 何 也 不 取 決 於 作 者 的 意 願 。( 高 行 健)


參考答案:

() 人生如蜉蝣,在時間的經線與空間的緯線上載浮載沉;然縱我們雙手空空而來,豈也只得空空而去?著書立說便是曹丕認為留下存在印記的方式。西伯幽而演易;周旦顯而制禮,只要有心,翰墨人人可操,篇籍人人可著。即使是含冤沉獄的士人也可立言揚萬,在後世尋覓知音;遑論孤芳自賞的鬱鬱之士,更可在字裡行間鳴琴對談。

註1:出自典論論文,原文「故西伯幽而演易,周旦顯而制禮,不以隱約而弗務,不以康樂而加思。」


()首觀曹丕,身處爭名奪利的漢魏之際,文人寒窗十稔,追求的便是為國報效、千古流芳,於是成其「有所為而文」的觀點。次觀高行健,身處重視個人價值的現代,行文著述只是思考穿梭的足跡,是以一張短箋、一首打油詩的誕生往往僅出於意到筆隨。而我更認同後者「無所為而文」的觀點:當創作不再受外界框架侷限,個人才情方得以隨興而出;當下筆不再充滿時代壓力,方可能收穫意外的甘美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