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3-24

文章分析練習三

☉題目說明
閱讀下列文字後回答問題。合計文長約250300字。
作者所要傳達的主要理念是什麼?(9分)
請為此篇文章重訂一個題目,並簡要說明理由。(9分)

  但更讓我玩味的,無疑是發生在該校的橄欖事件。
  油橄欖也是此間學院校園的主要樹種。每年十月底,油橄欖結出大量熟果,由青黃轉為熟黑,樹下常掉落滿地,影響了校園環境的清潔。三年前,此一麻煩隨即成為新上任校長夏毛的棘手問題。這種情形若在台灣的校園發生,主管單位往往會採取砍樹之類杜絕源頭的政策,絕少有其他妥協,或者聰明的改善良方。
  有一回,夏毛和夫人在校園散步,巧遇二名年輕學生正在摘取果實纍纍的油橄欖。細問下才知,原來他們突發奇想,親自動手想要土法煉製新鮮的橄欖油。
  夏毛相當欣賞學生的創意,當下鼓勵他們完成。還約定,若成功了,一定請他們吃大餐。結果二位學生不負所託,有一晚帶著提煉完成的橄欖油來報告。夏毛當然未食言,卻也因此興起一個有意義的動念:發起橄欖採收的節慶活動。
  活動一推出,隨即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。隔年,全校師生和眷屬一起動手摘橄欖。再把採收下來,將近一噸重的果實交給附近的橄欖油工廠提煉。橄欖油瓶裝出廠後,還委託附近商家寄賣,收入作為獎學金以及教職員的紅利。過去,學校的書店只擺售文具和衣飾等紀念物,如今亦出售油橄欖製的各種產品。            (劉克襄/橄欖樹的啟示 



☉參考答案
拳王阿里曾言:「若能從發霉麵包中提煉出盤尼西林,那從你身上必能發掘什麼。」橄欖熟果孳生清潔問題,作者以國內外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對比,揭示路不轉人轉的可能。生活是種藝術,待人接物不可僅觀單一視角,只圖斬除問題淵藪,卻忽略了岔路後可能的風景。文中師生不僅賞識問題存在的價值,最終更以熱血態度共創雙贏。
我會為之定名〈存與廢,思與固〉。因為在時代遞嬗的現世狂瀾,不懂得求新求變將永如鎖國時代的東亞,自囚於一隅囹圄。存與廢,從幾棵校園橄欖的處置爭論遠瞻環境與經濟的拮抗;思與固,從台灣與海外的治事策略近談教育與價值形塑的長短。全文以作者覽歷所感淺入深出,在交互印證下發人省思,是以為之定名如此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